自7月易得国际易货与国威特卫应急救援集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在国威特卫应急救援集团副主席穆云鹏的积极推动下,双方合作迎来关键进展 ——易得国际易货(呼和浩特)交易中心于近日正式成立,标志着应急物资保障与企业赋能领域的深度协同从“战略谋划”迈入“实干攻坚”新阶段,为民营企业服务国家战略搭建起重要实践平台。
使命同频筑根基:应急中坚与易货平台的战略契合
国威特卫应急救援集团作为在应急管理部、退役军人事务部等部门指导下成长的综合性常备应急骨干力量,始终坚守“守护生命、服务社会”的使命,在河南“520”大水救援、内蒙古社会化救援体系建设等重大任务中展现专业担当。集团在深耕应急救援的同时,始终关注企业发展困境,致力于探索“应急能力提升与产业活力激发”的协同路径。
易得国际易货深耕行业多年,凭借成熟的资源整合模式与全国服务网络,已成为推动企业降本增效、盘活存量资源的重要力量。7月的签约与此次交易中心的成立,是双方基于“安全发展”与“企业赋能”使命同频的必然结果 —— 国威特卫以专业应急能力筑牢安全底线,易得国际易货以创新易货模式激活市场活力,通过资源互补实现“应急有保障、企业有赋能”的双重目标,为统筹发展和安全提供了民营企业协同发力的创新样本。
交易中心明路径:两大重点工作即将全面推进
作为双方合作落地的首个标杆载体,易得国际易货(呼和浩特)交易中心创新性融合“应急物资保障中心”与“企业服务平台”双重职能,下一步将聚焦两大重点工作精准发力:
(一)攻坚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筑牢安全根基
交易中心将构建“实物储备+动态调配+技术赋能”的立体化应急保障体系,创新性打破“应急储备与企业发展脱节”的传统壁垒,通过易货模式实现企业冗余资源与应急储备需求的精准衔接,形成“社会资源转化为应急力量、应急储备反哺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在体系构建中,交易中心将重点把握三大关键方向:一是强化资源整合的精准性,通过建立区域资源动态数据库,实现闲置仓储、冗余设备等资源的高效盘活;二是突出技术赋能的先进性,依托数字化管理手段优化物资流转全流程,建立“需求实时响应、资源精准匹配”的高效运行机制,大幅提升应急响应效率;三是确保储备物资的实用性,聚焦区域灾害特点与应急需求,针对性储备核心品类物资,真正实现“平时赋能生产、灾时保障急需”的核心目标。
“交易中心的核心价值在于‘把规划变成实物、把资源变成保障’。”穆云鹏副主席表示,“我们将以系统性思维推进体系建设,确保应急保障能力与区域安全需求相匹配、与企业发展需求相契合。”
(二)聚焦企业赋能核心目标,规划产业服务体系
立足内蒙古乳制品、牛羊肉加工、清洁能源等特色产业发展需求,交易中心将以“易货赋能产业、协同促进发展”为核心导向,系统规划企业服务体系。通过深入调研区域产业痛点与企业实际需求,交易中心将构建“资源整合+需求匹配+场景拓展”的立体化服务框架,重点围绕降低企业现金流压力、盘活存量资产、拓展发展渠道三大核心诉求设计服务路径。
依托易得国际易货成熟的资源整合经验、数字化平台基础与国威特卫的场景优势,交易中心将直接启用“企业需求对接平台”核心功能,以“以需换需”为核心逻辑,打破传统易货模式的品类局限。通过大数据对企业生产、仓储、服务等全链条需求进行精准画像与智能匹配,实现各类资源的灵活流转与高效对接,适配生产制造、仓储物流、商务服务等全产业链场景;同时联动应急保障场景为企业拓展新的业务空间,形成“应急与产业共生、保障与发展共进”的良好生态。
全国布局树样板:以实干经验赋能全域复制
易得国际易货(呼和浩特)交易中心的成立,不仅是双方合作的首个落地成果,更将作为“可落地、可复制”的标杆样板,为全国布局提供核心实践支撑。依托此次在内蒙古探索的“应急保障+企业赋能”融合模式,双方将提炼适配不同区域的核心运营逻辑,为华北、西北等8大区域的项目落地提供可参考的战略框架。
这种样板价值体现在三大维度:通过实战积累标准化运营经验,确保不同区域项目建设的规范性;结合各地产业特征与应急需求优化模式细节,实现“一地一特色”的精准落地;联动地方政策资源构建政企协同生态,为全国项目提供可借鉴的合作路径。
“交易中心的成立只是起点,实干成效才是核心。”易得国际易货负责人表示,“我们将以呼和浩特项目为试验田,把每一步工作做扎实,为全国布局提供经得起检验的样板。”
国威特卫应急救援集团副主席穆云鹏强调:“从签约到建中心,从规划到抓落实,我们始终聚焦‘应急为民、赋能企业’的初心,接下来将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各项工作,让合作成果真正服务于区域发展与安全。”